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鄭子遴

喜樂





很多年前,有一位傳道人跟我說:你十分缺乏喜樂。我不明所以,他續說:你很少笑。坦白說,我認為那傳道人的看法很膚淺,我遇到不少經常把笑容掛在臉上的人,壓根兒就不快樂,對人歡笑背人愁大有人在,很多上教會的都屬這一類。


我儘管不同意那傳道人的話,都願意花上許多時間省察自己是不是真的缺乏喜樂,來到這年頭,思考喜樂就更顯得重要,而我現在的體會是,喜樂是屬於公共領域的,而且是生命價值的一種反映。


據亞伯拉罕·馬斯洛設計的人類需求層次的金字塔,頂端是自我實現,沒有其他東西能比人實現自我來得滿足,自我,當然屬於精神層次的。精神層次看似屬私人領域,其實不然,因為這層次的東西是可跟別人交流的,在交流的過程中,往往可得著比之前更大的滿足與愉悅,而且交流對象可以是任何公共場合的任何人,這種交流不僅帶給人情感上的滿足,亦能提升他們的思考能力,拓寬他們的認知層面。


日本已故童話作家宮澤賢治認為在世界未得到幸福之前,個人是不能獲得幸福的。我認為,喜樂亦然。喜樂不會只屬於個人,世界未得到喜樂之前,個人的喜樂猶如海市蜃樓,不能真正滿足心靈。人愈追求個人的快樂,就離真正的喜樂愈遠,快樂過後愈益空虛,自然愈會追求更多個人的快樂,形成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。


只有認知到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,才能明白屬於公共領域的喜樂本身就是生命價值的反映,所謂的生命價值,包含著人之所以為人的元素,良知、憐憫、公義、寬恕、承諾等等讓我們分辨人禽之別的特質。這些特質共同構成生命價值,是有機的組成,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。世上無完人,我們每個人都充滿棱角,生命價值如光一樣透過我們這些不完美的人折射出不同色彩,或強或弱,或鮮豔或暗淡,但總不會阻礙光的透射,只要體悟過這種光芒,就明白喜樂是呈現生命價值時心靈被完全滿足的狀態,隨時會使人謙卑流淚而非笑靨盈盈。情況可能跟生育時經歷極度痛楚後,目睹既脆弱又堅強的新生命的感覺,幾乎所有母親都會感動落淚,認為那一刻的寶寶是完美的生命。


詩歌《普世歡騰》第一句就開宗明義說:Joy to the world, the Lord has come. 基督就是喜樂的源頭,因為理論上對信仰基督的人而言,祂就是生命價值的完美反映,信徒的喜樂並非來自個人的名利得失,而是「真理行在地上」,縱然「世界不像你預期」,卻無礙信徒認定這盼望,亦沒有比這樣更使信徒感到滿足。


我到現在都不苟言笑,又常常皺著眉頭,但這樣不代表我欠缺喜樂,相反,我心中常常思想喜樂,亦常存喜樂的盼望,只有這樣,才會提醒不完美的自己要總要講人話。

5 次查看0 則留言

Комментарии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