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鄭子遴

通才

大學時期的教授一向主張文史哲不分家,意思是文學、史學與哲學三者其實是互為表裡的,文學中包含史學和哲學,史學裡亦包含文學和哲學等等,這可從任何一本古書中,印證這種說法。他們亦經常強調書不僅要讀得深和廣,更要讀得通。通者,把不同的知識都洞察得通透,而能觸類旁通是也。


大凡能把許多書都讀通的,大抵是位通才。人所共知的達文西就是佼佼者之一。古代西方認為通才不只知識廣博,其人格亦完備,究其原委,真正的有識之士不光是滿腹經輪的才子,還是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。


在現今的學校裡,學生要讀通識,似乎希望他們「通通都識」,成效如何,尚待事實去反映。許多跟我學寫作的孩子,學習時間表編得密不透風,在密集的課堂和頻繁的考試雙重壓力下,學生們是否能有空間把知識學得通透呢?我懷疑。如知識都學得不通不透,更遑論造就高尚人格。


《大學》開首言明:大學之道在明明德。道通則德明。猛灌知識,以致腦閉塞,如何能通呢?


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