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鄭子遴

鏡子

好朋友在臉書分享一個哲理故事,一位大師告訴徒弟一面不值錢的鏡子也可當他的老師。弟子不解,大師遂指點他迷津:「只要任何東西放在它面前,它都可反映出,但移走東西後,卻無半點依戀,這叫物來則應,過去不留;富人站在它面前,它不會把他照得特別漂亮,它亦不會把窮人照得份外醜陋,這種叫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,無所偏愛;它不會照著甲時,心中卻惦記乙,這叫活在當下,而無所住;它不會改變被照者的外觀顏色,本身也不會被改變,這叫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;它能反映一切不同質地的東西,自己的本質卻恆久不變,這叫體不動而用常顯,用常顯而體不變。弟子聽後,自愧不如鏡子。




這故事確實啟發人心,體不動而用常顯。用常顯而體不變因為鏡子就像一個告訴自己當下是甚麼模樣的朋友,它不隱藏,也沒矯飾,只如實反映它能反映的。世上最誠實的鏡子莫過如白雪公主童話裡的魔鏡,如果它真的有靈性,當面對皇后的詢問時應該要懷著無比的勇氣來道出事實與真相,而這種勇氣,正如捷克前總理哈維爾所說,是獲得自由的重要因素。


如此說來,一面平直的鏡子比許多人更能擁有自由,因它只反映人情物理的本相,不卑不亢,不偏不倚;相反照鏡的人容易戴上偽裝的面具來照鏡,一切都是自己騙自己,又豈可得著真自由?

18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