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鄭子遴

打嘴炮

已更新:2020年7月24日


用語「打嘴炮」相當於粵語的「得把口」,而打嘴炮更形象地表達那些「得把口」的人,所說的話是帶有攻擊性的,嘴巴如炮口,話語是炮彈。大凡打嘴炮之人,通常都是為了取得話語權而大放厥辭,而一旦在上位者如老闆之流喜歡打嘴炮,殺傷力就更大,古語云:君無戲言,否則一句話足以使百姓疲於奔命。


為了奪得話語權,打嘴炮的人除了自吹自擂,更喜歡用自己話來定義一切。例如在老闆眼中,甚麼叫勤力、能幹,這若由他一人說了算,可能就成為公司的金科玉律。即使同一個詞語,例如疏忽,用在員工身上,就是大意、不用心,甚至無能,用在他身上,就解作掛萬漏一、百忙中有錯、需要體諒等等。把這種倒置定義,偷換概念的玩法推向極致的,往往是那些拍馬溜鬚的小人。當這種情況變成常態,語言就會開始腐化各崩解。


喬治奧威爾在小說《1984》中,生動地描繪語言崩解的現象,例如以「戰爭」表示「和平」。這種指鹿為馬式的語言運用會破壞人際關係,甚至制度。羅大里的小說《謠話國》裡的國王賈科莫就是靠混淆語言的意義來企圖控制人民。詩人奧登說過:語言腐化時,人們對所聽到的會失去信心,這就會導致暴力。現代行為主義創始人勞倫茲明言:人活著,但文化會死去,這是我們今日的威脅,因為這個堆疊的龐大知識體,其成長與擴充是不能缺少頭腦、書本與傳統的。文化不是打高空的事。它就是人的自身。


別以為打嘴炮只是小事,愈大權力的人,往往愈深喜此道,猶如手執尚方寶劍。因此,位高權重的人,要先勒住自己的嘴巴,小心你所說的每一句話。


36 次查看0 則留言

Hozzászólások


bottom of page